臨床心理

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幸福感吧!

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2012年提出了能讓我們感到幸福(well-being)的五個元素,這五個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感、成就感。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如何透過這五個元素來幫助自己增加一點幸福的色彩呢? 以下提供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發揮自己的創意,建立屬於自己的幸福喔!

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幸福感吧! 閱讀更多 »

照顧好自己 就是照顧好家人

身為家庭照顧者,不論我們的身份是爸爸媽媽、女兒兒子、阿公阿媽、兄弟姊妹、伴侶還是親朋好友,生活中必定會歷經許多想要與不想要的改變。面對生活的變動,研究顯示會明顯影響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讓照顧者容易出現壓力大、焦慮情緒、憂鬱情緒等身心健康問題。如何在這些改變下,仍然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照顧好自己 就是照顧好家人 閱讀更多 »

臨床心理|影響中風後復健動機的因素

在復健場域中,常常會遇到不願意做復健活動或需要其他人再三督促才願意做復健活動的中風患者,進而明顯影響整體功能的進步。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復健動機呢?根據國內一篇探討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的研究結果顯示,普遍被認為會增強復健動機的前五個重要因素為: 想早點恢復健康 認為復健可助身體恢復健康 配偶

臨床心理|影響中風後復健動機的因素 閱讀更多 »

臨床心理|活出生命的韌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不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比如說中風腦傷後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落差、生活不得不因病改變的不滿、工作上的不順遂、、、等等。要如何在這些不同的挑戰中保有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幫助自己穩住腳步、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呢?或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想想看:

臨床心理|活出生命的韌性 閱讀更多 »

臨床心理|與疾病共舞 – 談心理調適

當一個人面臨到生活中突然發生的重大傷病意外(如:中風、腦傷)時,需要適應的事情遠比我們想像得多。除了要適應肢體功能的變化、認知功能的變化外,還需要花費許多心力適應生活作息的改變、生活習慣的調整、社會角色的轉換等等,以及學習各種新的復健活動,這些無形的改變在在都是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在這樣的狀況下,感到錯愕、震驚、生氣、沮喪、挫折、憂鬱等心情都是很正常的。

臨床心理|與疾病共舞 – 談心理調適 閱讀更多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