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復健 – 自我覺察提升技巧
急性、亞急性或已經進入慢性期的腦中風個案,都有可能有程度不一的認知障礙,而這些認知障礙,嚴重者甚至成為個案復建的瓶頸,降低生活品質:例如,學習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以及生活自理困難…等,但其實只要釐清每個個案專屬的優勢與劣勢,加上分析活動和環境,並結合三者,就能使個案找到一個最適合他的認知復健策略。
急性、亞急性或已經進入慢性期的腦中風個案,都有可能有程度不一的認知障礙,而這些認知障礙,嚴重者甚至成為個案復建的瓶頸,降低生活品質:例如,學習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以及生活自理困難…等,但其實只要釐清每個個案專屬的優勢與劣勢,加上分析活動和環境,並結合三者,就能使個案找到一個最適合他的認知復健策略。
各專業間對“功能性恢復”仍有不同的見解,到底腦中風後,動作是恢復還是代償無法建立統一的標準。因此,這篇採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為架構從健康狀態、身體功能與結構和活動來探討“恢復”與“代償”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定義。
關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近來有許多的討論,這邊介紹兩本暢銷書:第一本是「自癒是大腦的本能: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書本簡介中有提到,善用光、聲音、震動、電流和運動活化神經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其實就跟我們所了解的物理治療,利用聲、電、水、冷、熱、力、光等物理因子來治療病患不謀而合,另外書中也有提 …
在復健場域中,常常會遇到不願意做復健活動或需要其他人再三督促才願意做復健活動的中風患者,進而明顯影響整體功能的進步。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復健動機呢?根據國內一篇探討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的研究結果顯示,普遍被認為會增強復健動機的前五個重要因素為: 想早點恢復健康 認為復健可助身體恢復健康 配偶 …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不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比如說中風腦傷後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落差、生活不得不因病改變的不滿、工作上的不順遂、、、等等。要如何在這些不同的挑戰中保有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幫助自己穩住腳步、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呢?或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想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