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友最想說的40句話 -《奇蹟》吉兒.泰勒
作為身邊的家人、親屬和朋友的你,是否了解中風患者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奇蹟》作者吉兒.泰勒,哈佛大學的神經解剖學專家,在37歲時經歷了一場左腦出血性的中風,從不會行走、說話到奇蹟似的復原,總共花了八年的時間,以下40句話,是她親身經歷並想告訴大家,中風後最真實的旅程分享。
中風復友最想說的40句話 -《奇蹟》吉兒.泰勒 閱讀更多 »
作為身邊的家人、親屬和朋友的你,是否了解中風患者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奇蹟》作者吉兒.泰勒,哈佛大學的神經解剖學專家,在37歲時經歷了一場左腦出血性的中風,從不會行走、說話到奇蹟似的復原,總共花了八年的時間,以下40句話,是她親身經歷並想告訴大家,中風後最真實的旅程分享。
中風復友最想說的40句話 -《奇蹟》吉兒.泰勒 閱讀更多 »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根據神經可塑性原則或是動作學習概念,要重新學好動作就是不斷反覆的練習,就如我們小時候學騎腳踏車、彈鋼琴或是打籃球,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但中風後造成的動作失能也是多練就會好了嗎?到底要做幾次才足夠呢?以下給大家一些參考數據。
急性、亞急性或已經進入慢性期的腦中風個案,都有可能有程度不一的認知障礙,而這些認知障礙,嚴重者甚至成為個案復建的瓶頸,降低生活品質:例如,學習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以及生活自理困難…等,但其實只要釐清每個個案專屬的優勢與劣勢,加上分析活動和環境,並結合三者,就能使個案找到一個最適合他的認知復健策略。
中風復健主要是為了讓你的身體變強變健康,肢體控制更好,去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而中風復能是依照現有的能力,藉由輔具的幫助、環境的改造來達到你要的生活。如果自費,你想找的是復健還是復能?
大腦會有許多腦區受到中風的影響,而每個區域分別控制不同的功能,並且每個人的腦神經運作也略有不同。因此腦中風造成的外顯和內隱症狀在不同人身上會有很大差異,因此治療師和醫師常說:「每個腦中風症狀都不同,恢復的歷程自然也不相同。」以下就讓我們來認識什麼是腦中風,以及腦中風影響的區域及常見症狀吧。
使用正確的訓練方法及輔具其實是有可能讓患手恢復「自由抓放物品&輔助好手」的功能,當個案對手臂動作功能的恢復有了掌控感 ,更高功能的手部練習才得以持續進展並且習慣化(habituation)至日常生活表現中(performance)。
中風復健發生停滯時,不該是終止當前的運動計畫,仍有許多技術(例如修正強度、嘗試不同的復健內容)來促進神經肌肉的再適應。就像一般傳統的運動情況下,適應狀態一樣可以被克服,藉由修正復健內容(例如強度、引入新的運動內容)。
各專業間對“功能性恢復”仍有不同的見解,到底腦中風後,動作是恢復還是代償無法建立統一的標準。因此,這篇採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為架構從健康狀態、身體功能與結構和活動來探討“恢復”與“代償”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定義。
身為家庭照顧者,不論我們的身份是爸爸媽媽、女兒兒子、阿公阿媽、兄弟姊妹、伴侶還是親朋好友,生活中必定會歷經許多想要與不想要的改變。面對生活的變動,研究顯示會明顯影響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讓照顧者容易出現壓力大、焦慮情緒、憂鬱情緒等身心健康問題。如何在這些改變下,仍然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