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癒知識

搜尋文章

中風觀念|中風後每天走路,可以走得更好嗎?

這是一個在腦中風議題上非常常見的問題,也常流傳在個案和家屬之間。常有家屬貼上家人走路影片然後問:「這樣還會進步嗎?」,底下的人就會說,多走就會變好的,或是說多走路就對了,這是真的嗎? 如果我還沒從事神經復健,研究過中風後恢復的原理,我可能會跟你想的一樣,只要我走得夠多,就可以走得更好,這似乎是人們大

臨床心理|影響中風後復健動機的因素

在復健場域中,常常會遇到不願意做復健活動或需要其他人再三督促才願意做復健活動的中風患者,進而明顯影響整體功能的進步。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復健動機呢?根據國內一篇探討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的研究結果顯示,普遍被認為會增強復健動機的前五個重要因素為: 想早點恢復健康 認為復健可助身體恢復健康 配偶

臨床心理|活出生命的韌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不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比如說中風腦傷後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落差、生活不得不因病改變的不滿、工作上的不順遂、、、等等。要如何在這些不同的挑戰中保有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幫助自己穩住腳步、重新找到生命的定位呢?或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想想看:

中風復健|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DNS)

DNS是一個全新及獨特的復健策略,由捷克布拉格學院的巴柏.柯勒博士以發展肌動學為基礎所創立出來的「姿勢 – 動作系統穩定術」,利用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發展出的動作模式,從呼吸、身體中軸穩定度、趴姿、側坐、爬行、跪姿、蹲、站、走等,去評估並治療人體的動作障礙。

中風復健|肩關節脫位的原因與治療

肩關節是我們人體活動度非常大的關節,因此與髖關節比較,肩關節必須犧牲穩定度來達成日常生活活動。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何中風後偏癱的患者及照顧者,如果未被告知如何照護肩關節,是很容易產生肩膀問題。很遺憾的是,即使在現今有許多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偏癱病人仍遭受許多肩關節脫位和疼痛的困擾,根據Caldwell

中風復健|什麼是有效的神經復健?

根據有效的腦中風神經復健,將重點整理成文字,以及個人的補充給大家參考,粗體字代表重點,神經復健非一般運動,更需專業的指導。 1. 不用拘泥於黃金治療期,因為終其一生皆有神經可塑性,如何提供有效的神經復健才是重點。2. 如何重新產生神經與肢體的連結? 神經刺激:包含外在刺激和內在大腦自發性刺激。外在刺

語言治療|成人吞嚥困難:親友的六個幫助角色

對於有吞嚥困難的個案而言,親友是協助與復原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以下有六種親友們可以扮演的幫助角色: 1. 支持者:不論所愛的人正需要鼓勵尋求協助,或是正在接受治療與復原階段的艱難時刻,家人與朋友給予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 2. 夥伴:由於食物與進食是許多社交場合的核心,有吞嚥困難

中風復健|溫度刺激在中風病人動作恢復的療效

中風後物理治療臨床運用模式有許多種,「感覺刺激」(sensory stimulation)即為其中之一,而感覺刺激可細分為溫度刺激(thermal stimulation)、本體感覺刺激(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和電刺激(sensory-level ES),結合各種感覺刺激來提升肢體動作功能的恢復。此篇將著重在溫度刺激對中風病人動作恢復的療效探討。

語言治療|與「失語症」共處

聽到「失語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沒有辦法說話,不能跟別人溝通。但,到底什麼是溝通?難道只有使用口語才能溝通?您是否有思考過,強褓中的嬰兒沒有任何的口語,為何還是能夠對您傳遞他的需求?口語已是大家最便利也最自動化的溝通模式,卻忽略了其他的溝通方式。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之前的文章,你就可以了解到溝通不單

Shape
Shape

諮詢 & 預約

不論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讓復癒空間陪伴您開發大腦與動作的潛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