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癒知識

搜尋文章

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平衡訓練一直是腦中風復健中重要的一環,而一個人的平衡能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認知(如警覺、定向感、注意力)、心理(如害怕跌倒)、神經肌肉系統(如肌肉張力、動作控制)、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活動度、肌耐力)、感覺系統(本體感覺、視覺、內耳前庭覺),藥物、酒精、環境等因素。

中風步態 (四):膝過伸步態

根據研究發現,有20~68%的中風個案在走路時會有膝過度伸直的現象,而原因主要會有包括本體感覺缺損、小腿後肌痙攣/無力、股四頭肌痙攣/無力、腳踝活動度受限和個案身體先天結構等因素,而有這樣的步態可能會導致走路的不對稱、速度變慢、膝蓋後方的關節囊、韌帶等組織壓力過大,長久下來而產生疼痛,肌肉萎縮等狀況。

中風步態 (三):跳躍式步態

對一般人來說,走路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但中風後造成的肢體偏癱,讓走路就變得格外困難。要能走得好就牽涉到許多因素影響。在介紹中風步態前,先了解中風後影響步態的四大系統,來看看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步態的改變。 中風步態第三步曲 – 跳躍式步態,所謂跳躍式,就是使用健側腳墊腳尖的方式去讓患側腳擺盪

如何引導學習「動作」? 動作學習四機制

促進腦中風後的動作學習一直是神經物理治療多種介入方式中的基本目標,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引導個案學習動作將是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識。這篇文章會讓你具體學習到(1)動作學習的多種機制(2)這些機制的主要特徵,以及(3)主要涉及神經系統的不同腦區。當我們對動作學習的機制越清楚,就能使用這些機制來教導個案更有效地學習動作,來改善腦中風後的動作問題。

臀中肌步態

中風步態 (二):臀中肌步態

中風步態首部曲 – 臀中肌步態,顧名思義就是患側臀中肌無力而造成的步態,臀中肌是臀部三大肌肉群之一,位於臀部外後側,起點從髂骨外緣延伸至股骨的大轉子。當它無力時會無法穩定我們患側骨盆,因此在患側單腳站時,患側骨盆會往上翹或往外跑,稱之為臀中肌現象(Trendelenburg Sign)。

繞行式步態

中風步態 (ㄧ):環繞式步態

中風步態首部曲 – 環繞式步態(Circumduction Gait),此步態常見在下肢伸直張力大,無法讓膝蓋彎曲、腳踝翹起、大腿彎曲的個案身上,因為下肢無法有彎曲角度,因此個案會用往外繞圈的方式做跨步擺盪。由於下肢伸直張力是中風後常見的問題,若搭配上肢彎曲的張力姿勢,就被稱之為半側偏癱步態(Hemiplegic Gait)。

中風後想恢復的更好?睡眠是關鍵

中風後有睡眠問題? 其實你並不孤單

根據研究指出,約有20~40%的中風患者會有睡眠/清醒障礙(sleep/wake disorder, SWD),意謂著你的睡眠時間無法由白天或晚上決定,其症狀通常以失眠、白天嗜睡、疲倦、睡眠時間過長作為表現。而這種狀況可能跟中風併發症、憂鬱、焦慮、藥物等有關。

大腦如何精準學習|有關學習的四大支柱

我們都知道大腦有神經可塑性,因此腦中風後造成的偏癱仍可藉由復健進步。但神經可塑性的存在不足以解釋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不同。事實上,可塑性存在於動物世界中,而人類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我們擁有四個重要的學習機制。在演化的過程中,加快了我們從環境中擷取訊息的速度,如果我們想學得更快更容易,可以藉由學習的四大支柱來促進學習效率。

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幸福感吧!

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2012年提出了能讓我們感到幸福(well-being)的五個元素,這五個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感、成就感。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如何透過這五個元素來幫助自己增加一點幸福的色彩呢? 以下提供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發揮自己的創意,建立屬於自己的幸福喔!

Shape
Shape

諮詢 & 預約

不論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讓復癒空間陪伴您開發大腦與動作的潛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