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平衡訓練一直是腦中風復健中重要的一環,而一個人的平衡能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認知(如警覺、定向感、注意力)、心理(如害怕跌倒)、神經肌肉系統(如肌肉張力、動作控制)、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活動度、肌耐力)、感覺系統(本體感覺、視覺、內耳前庭覺),藥物、酒精、環境等因素。
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閱讀更多 »
平衡訓練一直是腦中風復健中重要的一環,而一個人的平衡能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認知(如警覺、定向感、注意力)、心理(如害怕跌倒)、神經肌肉系統(如肌肉張力、動作控制)、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活動度、肌耐力)、感覺系統(本體感覺、視覺、內耳前庭覺),藥物、酒精、環境等因素。
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閱讀更多 »
促進腦中風後的動作學習一直是神經物理治療多種介入方式中的基本目標,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引導個案學習動作將是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識。這篇文章會讓你具體學習到(1)動作學習的多種機制(2)這些機制的主要特徵,以及(3)主要涉及神經系統的不同腦區。當我們對動作學習的機制越清楚,就能使用這些機制來教導個案更有效地學習動作,來改善腦中風後的動作問題。
我們都知道大腦有神經可塑性,因此腦中風後造成的偏癱仍可藉由復健進步。但神經可塑性的存在不足以解釋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不同。事實上,可塑性存在於動物世界中,而人類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我們擁有四個重要的學習機制。在演化的過程中,加快了我們從環境中擷取訊息的速度,如果我們想學得更快更容易,可以藉由學習的四大支柱來促進學習效率。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根據神經可塑性原則或是動作學習概念,要重新學好動作就是不斷反覆的練習,就如我們小時候學騎腳踏車、彈鋼琴或是打籃球,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但中風後造成的動作失能也是多練就會好了嗎?到底要做幾次才足夠呢?以下給大家一些參考數據。
中風復健主要是為了讓你的身體變強變健康,肢體控制更好,去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而中風復能是依照現有的能力,藉由輔具的幫助、環境的改造來達到你要的生活。如果自費,你想找的是復健還是復能?
使用正確的訓練方法及輔具其實是有可能讓患手恢復「自由抓放物品&輔助好手」的功能,當個案對手臂動作功能的恢復有了掌控感 ,更高功能的手部練習才得以持續進展並且習慣化(habituation)至日常生活表現中(performance)。
中風復健發生停滯時,不該是終止當前的運動計畫,仍有許多技術(例如修正強度、嘗試不同的復健內容)來促進神經肌肉的再適應。就像一般傳統的運動情況下,適應狀態一樣可以被克服,藉由修正復健內容(例如強度、引入新的運動內容)。
各專業間對“功能性恢復”仍有不同的見解,到底腦中風後,動作是恢復還是代償無法建立統一的標準。因此,這篇採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為架構從健康狀態、身體功能與結構和活動來探討“恢復”與“代償”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定義。
什麼是中風復健中的限制誘發動作療法?簡單來說,就是限制好側的動作和使用,並對患側肢體進行高重複次數的特定任務訓練,訓練時並配合行為塑造技巧(shaping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