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精準學習|有關學習的四大支柱

我們都知道大腦有神經可塑性,因此腦中風後造成的偏癱仍可藉由復健進步。但神經可塑性的存在不足以解釋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不同。事實上,可塑性存在於動物世界中,而人類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我們擁有四個重要的學習機制。在演化的過程中,加快了我們從環境中擷取訊息的速度,如果我們想學得更快更容易,可以藉由學習的四大支柱來促進學習效率。

一、注意力
一個人如果無法注意,就無法學習,所以 Stanislas Dehaene 認為,注意力是有效學習的首要條件。所以身為老師,必須透過提問或是調整聲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如此,告知學生重點來凸顯哪些內容是最重要的。然而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唯有主動的注意力,訊息才能被送到前額葉,讓神經元大量活化,當神經元活化時間長至足以改變突觸,才能讓大腦真正理解並記住。

二、主動參與
我們在主動學習的狀態會比被動接收好很多,因此如果我們想學新的技能,被動聽老師說是不夠的,最好可以問自己問題,提出問題的可能假設,並實際演練在日常生活中,來充分瞭解自己在學什麼。
而過去傳統的教育系統,基於幾週的學科之後給予考試,是一種沒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我們學習主要是透過活動和互動學習,否則注意力很容易減弱。另一方面,如果活動可以激發我們的好奇心並且有意義,就能讓我們維持足夠程度的注意力,並在學習過程中在大腦產生新的通路。

三、錯誤的回饋
你會害怕犯錯嗎? 你會害怕學生或小孩犯錯嗎?Dehaene 認為這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 — 事實上,這是學習新事物的關鍵步驟。我們常會把錯誤視為負面或可恥的經驗,而不是當作一種學習的機會。事實上,犯錯對學習是有幫助的,如果人們了解錯誤的原因,並獲得即時的回饋。這也是為什麼回饋很重要,它允許學習者犯錯並立即修正,並且讓他們感到被鼓勵而不是被懲罰。
根據 Stanislas Dehaene 的研究,我們的大腦是以貝式(Bayesian)方法來學習,而過程循環是:預測、回饋、修正、新的預測,而這種連續的調整有利於大腦的學習。

四、固化
不管是學習新知識或是動作技巧(身體、手、腳、吞嚥),要能練習到自動化,大腦就必須重複以上的學習機制直到固化,讓新的技能編進長期記憶裡。而 Dehaene 也指出,睡眠在固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晚上睡覺時,大腦實際上是以10到100倍的速度強化我們白天的學習經驗,因此休息與睡眠很重要。然而如果大腦認為某些訊息沒有用,就很容易遺忘它,所以如果要確保新技能能持續存在,我們就必須經常練習它。
每天學習15分鐘,連續八天,比起一天學兩個小時更有效,分散學習有助於用較少的精力進行長期記憶,而這也顯現出重複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從刻意的練習直到自動化,讓我們仍有足夠的記憶體學習新事物。

有關學習的迷思,以下兩個問題提供大家思考,想知道答案可以在下方留言唷
迷思1:我們有不同的學習方式?
迷思2:我們必須先學會理論再來實作?

加入好友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