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健

中風復健|坐到站訓練解析

坐到站可說是我們獨立生活的前提,也是日常生活最常發生的活動之一,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進行約60次的坐到站動作。由於中風後軀幹及上下肢失去平衡及動作的控制,導致執行活動的困難。即使個案已經可以獨立站起,走路,仍會發現他們坐到站的過程仍靠健側起身,或是使用身體往前衝的方式站起,很難慢慢控制身體動作。

中風復健|坐到站訓練解析 閱讀更多 »

腦中風後「能走路」就算恢復嗎,還有什麼可以讓行走變得更好?

腦中風後能不能行走是大家最常關心的議題,因此能達到獨立、安全、有效率的行走是中風復健的首要目標。國外研究發現,腦中風後三個月約有75%的風友可以獨立行走,而在國內的調查發現,45歲以下的風友約有90%在出院時可以獨立行走,而其中有75%需要使用拐杖。從以上的數據來看,能獨立行走的機率還蠻高的,但「能獨立行走」就算恢復嗎?這篇就來探討有什麼行走因素也是相當重要且需要考量的。

腦中風後「能走路」就算恢復嗎,還有什麼可以讓行走變得更好? 閱讀更多 »

行走功能

中風復健|改善慢性腦中風個案的行走功能

神經損傷(腦中風、腦傷、脊髓損傷)個案的行走功能相信是許多人在復健過程中的重點目標,這次的臨床指引總共討論八項訓練內容,我將最重要的活動敘述總結(Summary of action statements)和研究建議(Research recommendation)整理如下:

中風復健|改善慢性腦中風個案的行走功能 閱讀更多 »

腦中風步態訓練三大重點原則

過去我們曾介紹一些有關腦中風後常見的步態,包括環繞式步態、臀中肌步態、跳躍式步態、膝過伸步態,然而因爲不同腦傷狀況,會有許多不同的步態表現,因此也必須根據個案狀況去做相對應的訓練調整,但如果我們能了解步態訓練的基本原則和步驟,就能根據原則來設定復健重點,也能讓風友們更進步。以下根據復癒空間陳老師對於中風步態的分析研究和臨床經驗,公開步態訓練的三大重點原則。

腦中風步態訓練三大重點原則 閱讀更多 »

中風復健|為何不簡單? 物理治療師突破盲點

一般人對中風復健有迷思,認為「手沒力就抬手,腳沒力就抬腳,多練走路就會走了」,這些話看似很合理,但對個案來說真的很困難(因為真的抬不起來)。物理治療師陳俊宇表示,中風個案與一般人訓練方式不同,一般肌無力可藉由阻力訓練來增加肌力,但中風患者不只肌無力,還包括肢體感覺、姿勢控制、動作張力等問題,必須靠徒手引導和環境調整,讓大腦重新學習如何控制肢體。

中風復健|為何不簡單? 物理治療師突破盲點 閱讀更多 »

提高中風居家運動成功率的十種方法

大家都知道,中風復健成效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居家運動的練習,很多時候不是復健效果緩慢,而是回家是否有按照老師的功課嘗試練習,並回報在家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狀況與困難,並在下次練習時重新調整。復健想要更進步,就跟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練習和調整有著密切的關係。

提高中風居家運動成功率的十種方法 閱讀更多 »

中風後的核心訓練?物理治療師圖文說明

中風後除了造成患側肢體出現動作障礙外,也常伴隨核心無力和姿勢控制不良的問題。根據研究顯示,中風後個案多數以日常活動當作進步指標,而核心的控制能力會與平衡、步態有很大關係。因此常會聽許多人說要核心訓練,但核心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軀幹(穩定或活動脊椎的能力)。

中風後的核心訓練?物理治療師圖文說明 閱讀更多 »

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平衡訓練一直是腦中風復健中重要的一環,而一個人的平衡能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認知(如警覺、定向感、注意力)、心理(如害怕跌倒)、神經肌肉系統(如肌肉張力、動作控制)、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活動度、肌耐力)、感覺系統(本體感覺、視覺、內耳前庭覺),藥物、酒精、環境等因素。

中風後的平衡訓練?了解三種日常生活中的平衡能力 閱讀更多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