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動作是美麗且複雜的,不會是個線性或只存在一個平面的方向。當動作結合了兩個甚至多個平面,形態就會像是螺旋狀,更精確地說,就像DNA的螺旋形狀。筋膜(Fascia)是我們傳遞力量的組織,它能儲存及釋放位能,減輕我們移動時肌肉所需的力量,此能量是螺旋性的。
動作研究在近年來有巨大進展,瞭解肌動學(Kinesiology)不僅僅是相關醫療人員,一般人也須瞭解自己的身體和動作是否健康,來避免因為運動或是勞動而造成的動作傷害。解剖學看出了我們結構,肌動學看穿了我們動作,這些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身體結構如何去組織來完成動作。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瞭解有關人體的主要五大動作鍊系統。
主要動作:呼吸(Breath)
內在核心系統是我們五大動力鍊中的第一個,沒有好的呼吸就沒有好的動作,呼吸能內在連結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這張圖的主要動作就是「呼吸」,藉由呼吸來建立我們核心的穩定度。
我們的胸膈膜(thoracic diaphragm)是一種橫紋肌直接連結到自主神經系統。因此,我們無法屏住呼吸至缺氧的程度,生存反射會發號司令去收縮胸膈膜。
胸膈膜像是我們肺部的風箱,肋骨提供一個穩定的結構,所以當胸膈膜收縮,腹內壓降低造成外在空氣進入到我們的肺提供我們氧氣。
胸膈膜會和我們的骨盆隔膜(pelvic diaphragm)互相合作,胸膈膜像是一個面朝上的屋頂,收縮時會將屋頂拉朝下,骨盆隔膜剛好相反,是個面朝下的屋頂,收縮時會將屋頂拉朝上。
呼吸時胸膈膜和骨盆隔膜會互相協調並往同一個方向,當一個是向心收縮時另一個就是離心收縮。在吸氣階段,胸膈膜是向心收縮、骨盆隔膜是離心收縮,兩者的屋頂都往下降。當胸膈膜向下推動腹部的內臟器官時,骨盆底則提供了內臟一個像吊床般的支撐。
這裡的核心次系統包括了橫隔、腹橫肌、多裂肌和骨盆底肌,各司了他們主要的功能和動作。這邊提到我們腹橫肌和多裂肌都是我們的脊椎穩定肌,但腹橫肌是在吐氣時、多裂肌則在我們吸氣時。
恢復呼吸的正確順序也常是治療過程中重要的基礎。
主要動作:吸震(Shock Absorption)
深層縱向動力鍊主要是一個能量吸收系統(吸震功能)。我們都知道步態中的著地期(strike phase of the gait)會吸收來自重力和前螺旋動力鍊(Anterior Spiral Kinetic Chain)中隨之而來的擺盪期(swing phase)動能。
從腳跟在地面接觸時就會有個反作用力從下而上經過我們關節,這裡同側的次系統包括腳踝的脛前肌、腓骨長肌、股二頭肌,連到我們薦骨粗隆韌帶、薦髂關節,到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最後到我們對側的豎脊肌(erector spinae)。如果其中一個關節無法參與動力練,神經系統就會衍生初一種策略給結構去吸收這些動能,這會導致且加強在每一次的跨步代償。
主要動作:中軸穩定性(Axial Stability)
側向動力鍊是一個能量過渡期(transition phase),身體吸收了來自深層縱向動力鍊(The Deep Longitudinal Kinetic Chain)的動能。此能量會被重新分配到一個動態平台(dynamic platform)。此平台提供了足夠的動態穩定性來產生螺旋動力鍊(Spiral Kinetic Chains)- 前側及後側(the anterior and the posterior)。
四肢的活動度需要中軸的穩定性(Axial stability),因此脊椎中軸需要動態的穩定性去讓四肢有個平台去產生力量。站立期的身體中線穩定性將螺旋的能量定位在脊椎的軸線上。
次系統中的髖外展肌、髖內收肌和對側的腰方肌同時作用來產生動態的穩定性,當其一無法參與,我們身體就會想個辦法讓它穩定,此適應就叫作代償。
主要動作:儲存彈性動能(Stored Elastic Energy)
後螺旋動力鍊利用了前三大動力鍊的動態平台,後螺旋產生動作啓動了筋膜基質(fascial matrix)去儲存彈性動能。筋膜是一種潛在能量系統,將身體結構的每個部份串聯和締結成一個整體。
彈性動能不僅僅只儲存在肌肉和肌腱,也儲存在纖維筋膜鞘中。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l)是我們人體最大的筋膜,連結我們軀幹和骨盆。擴背肌與臀大肌的啓動將彈性動能聚在胸腰筋膜中,對組織的作用像是一個線圈、螺旋弧狀,這就是所謂筋膜彈簧(fascial spring)。
人體後螺旋中有四個主要筋膜彈簧,胸腰筋膜(TLF)、髂脛束(iliotibial band)、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和足底筋膜(plantar aponeurosis)。這些彈簧筋膜一起協同作用來產生有效率的動作。所以只要善用這些筋膜的彈性動能,我們的肌肉並不需要太大的出力。
主要動作:彈性動能的轉換(Translation of Elastic Energy)
前螺旋動力鍊會將後螺旋動力鍊的彈性動能重新導向至步態中的擺盪期(swing phase)。此往前的動作會轉變成下一個吸震的著地期(strike phase),深層縱向動力鍊,因此完成了一整個步態。
前螺旋是一種彈性動能的釋放,進而轉為相輔相成的動作(complementary movement)。彈性動能通過身體結構可被以不同方式被釋放。當你看到一些優雅的運動員以極限的運動方式在動作時,你將會發現他們會以有效率的方式將彈性動能儲存與釋放。此能量會散布到整個筋膜組織,結果就是似乎是不費力的動作。
補充:
內在核心由三組肌肉群所組成,這些肌肉群都會有部份連結到我們的主要筋膜彈簧(fascial spring),胸腰筋膜。這些肌肉的肌肉纖維走向創造了一個身體的天然束腹,以一個3D的方式圍繞並支撐腰椎:腰肌(psoas)與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腹橫肌(transverse abdominus)和腹內斜/腹外斜肌(internal/external obliques),以及腹直肌(rectus abdominus)和多裂肌(multifidus)。
以上介紹五大動作鍊系統,讓大家對人體動作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自動引用通知: 中風復健 - 行走動作模式訓練 - 復癒空間